今天我们知道北京有马拉松比赛,来的时候交通很堵,雾霾状况也很严重,原因大家可想而知,就是车太多。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整个中国汽车销售和保有量的状况,2013年中国汽车的销售量是2000多万辆,但增长趋势最近三年在趋于缓和。而汽车的保有量在2013年的时候,已经达到1.3亿辆,这个量差不多相当于美国现在保有量的一半,2005年的时候保有量还只有3000万辆,2009年突破了一倍,到6000万辆,2013年再次翻倍,这个数量已经很大了。
第二,整个中国市场,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整个市场的分布很不均匀,大家经常说北上广深不是典型的中国,大家在做汽车后服务的时候可能也要面临这个问题,要研究清楚你的切入市场到底在哪,从哪个地区切入,我们看到在北京整个的汽车保有量是550万辆,上海汽车保有量是220万辆,但北京的汽车千人拥有量是245,而上海的汽车千人拥有量是89,而全国来看平均的千人汽车拥有量是90多,所以一对比,北京交通这么拥堵理由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创业者或者投资者看这个市场的时候还要看准地区差异,选准地区很关键。
再看一个数字,目前这1.3亿辆汽车平均的用车的车龄大概到了3.23,这个数字在背后意思是,新车的质保在4S店,两到三年之后出了质保期,很多汽车消费者开始有了脱离4S店的选择,所以综合说,对于中国而言,2012、2013是真的汽车后服务市场的元年。
我们在看中国市场之前,先看一下美国的市场情况,整个美国市场大家如果仔细看一下数字,跟中国市场的差别还是很大的,一方面取决于两个国家的汽车发展历史长短,美国汽车是一个发展100年的一个行业,而在中国可能是还不到十年的行业,在美国两三亿人口,千人汽车拥有量到目前为止到了900多,也就是2/3以上的人都有汽车,另外美国和中国市场的城市布局也不一样,美国是一个公路上的国家,而且整个国家住宅的状况也不一样,中国可能还是以楼房为主,美国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车库,等等这一系列的特点,决定了美国市场跟中国不太一样。
美国最早出现汽车配件一系列的连锁,里面包括现在很有名汽车配件及维修连锁企业,像NAPA,以及包括像1979年的AUTOZONE,其实有一点,在美国市场人们DIY能力走的更靠前一些,可能跟美国人自己喜欢动手这点有关系,另外中国人时间上,比起美国人来说更紧张一点。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家也慢慢找到一些新的模式,像之前讲过的一些汽车配件及维修连锁企业,开始有自己的电商网站,包括NAPA也开始做自己的线上。在2000年之后陆续又慢慢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汽车的后服务公司,比较有名的像YourMechanic,它的模式其实很有意思,现在很火的河狸家,本质两者模式很像。后来在2012年,出现了像UBER等这类围绕汽车服务的新的应用,移动互联网正在对美国的汽车后市场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
我们再看看中国的市场情况,中国汽车后服务变化在2005年之后,在美国很多连锁机构的进入,以及中国的一些专业连锁的成立下,慢慢发展起来,整个市场蛋糕越来越大,但水却越来越浑。一方面发现美国的一些连锁进入中国发展不是特别好,不接地气,很多美国的一些机构进中国的时候,甚至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有一个汽配城;中国的连锁企业在发展的时候又面临管理经验欠缺,各方面原因导致他们的发展也不是特别好。在2010年左右,新型的创业公司也慢慢出现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家可能针对一些线下机构,像成本问题,人员的素质问题等等,有了一些新的解决方案,我们发现在2010年一些做O2O上门养护的,包括做O2O平台的,像车易安,包括直接垂直做服务的,像戈壁投的卡拉丁,一些新的服务公司慢慢涌现出来。(除了互联网的发展,另一方面原因)对于中国而言,2012年仔细看,千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00的水平,达到了一个激活整个市场的状态,而对北京而言,千人汽车拥有量达到200多,如果想参与这个市场的创业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看一下这个市场的规模,这个数字可能有点夸张,从整个汽车后服务市场细分领域而言,至少是万亿级市场,特别在保养和维修,还有二手车相关领域,查相关数据的话还是非常大的数据。
(二)产业链分析
第二部分,给大家看整个产业链的状况,在O2O这个行业内,产业的成熟状况可能是在大家选择进入哪个行业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最关键的一点。整个中国汽车后服务市场,分七个大类,包括养护、维修、改装、二手车、汽车配件、相关电商,包括金融保险,再细分会更多。怎么看中国(汽车后服务市场)的产业成熟度状况,对比一个成熟的市场,比如美国市场,汽车后服务市场利润分配状况是这样的,新车、一手车占整个汽车利润大概20%,接下来20%是零配件,剩下60%是围绕汽车的后服务,中国现在4S店是汽车后服务市场中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我们发现新车销售占据利润贡献还是最高的,但是它的利润率是最低的,汽车后服务这块利润率很高,但在整个利润贡献上不到10个百分点,对于中国而言,在这样一次产业升级当中,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就是机遇所在。
2010年之后,可能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甚至在赶超美国的互联网发展,对于中国很多汽车后服务的参与者,大家也要看一看在今天这样一个时间点,大家都在玩一些什么样的模式,都在怎么样拥抱互联网。
我大概分了三类:最左边第一类是做服务的,中间第二类做车联网相关的,最右边第三类是一些工具、社区类。服务类分的更细一点,做保养汽车美容的,一类做开放类的平台,还有另一类直接垂直切入服务,除此之外还有些做洗车的,洗车也分成做平台类和自己干的,接下来还有维修,包括电商,包括汽车金融,汽车金融里面保险占很大部分,底下这部分就是很大的二手车,里面有些大家应该多少有听说过,像寄售模式的大搜车,我们投资的C2B模式的车置宝,真的是百花齐放,汽车后服务里面,可能最早大家见到的都是做二手车的。而从2012年开始,做汽车维修保养O2O的创业者才越来越多。
(三)市场痛点与模式分析
第三部分,现在这个市场痛点在哪儿,都有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在讲痛点之前,看整个O2O,不管餐饮类的O2O还是汽车后服务的O2O,大家赚钱的方式基本有三种:第一种是相对开放的交易撮合平台,比如打车软件;第二类,直接切入到服务本身,比如易到用车、上门汽车养护的卡拉丁;第三个,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横向做产业链上的某一个环节,做管道卖水的生意,很多餐饮O2O和社区O2O项目,大家都有这样一种心思,目标都是做最后一公里。
对于第一类导流平台模式,最关键的挑战是消费频次,这个也是对所有平台项目最大的挑战,因为所有平台类公司,其实玩的跟线下的商业地产道理是通的,一定要被经常打开,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商业市场人流很冷淡,那其他生意也不会好,所以对导流平台而言,初始业务切入方向肯定是一个高频的服务类型,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做后服务O2O的平台类公司,大家想的是都是洗车,因为洗车是一种相对高频的服务。